, \2 C* A2 p& K9 I; C二、前紡工藝設計
: G6 J' [+ h B- w1.針梳工藝
1 b8 ~2 P2 R) X; U9 y( Q' s! T混條、頭針、二針、三針的工藝參數依據所加工纖維的種類、長度指標來選定,并考慮各機臺間的前后銜接搭配,主要工藝有牽伸倍數、隔距、羅拉加壓以及針板密度。
. B6 a) ]- r$ P1 I: ?' H7 c(1)牽伸倍數: H) P) m% J. ?7 P" r& S
牽伸倍數應根據各道機器的牽伸能力、原料性能以及產品質量要求而定。各道針梳的牽伸倍數、并合根數、出條重量以及出條速度是相互關聯的,選擇時要綜合考慮,前后兼顧,合理分配。
/ \' v$ s- X. B* b" e& _前紡各道針梳的牽伸倍數一般在5~11倍,其中交叉式針梳機常用牽伸倍數為6~8倍,開式針梳機常用5~7倍。如果毛條纖維長度長且整齊、抱合力好,牽伸倍數可選大些;反之,要選小些。牽伸倍數要逐道降低,原因是從前到后條子逐道變細,密度變小,梳針控制纖維的能力越來越差,牽伸倍數大了會影響條子的均勻度。
: X% F F8 f Q" m7 l3 Y/ C, f(2)隔距 I# P$ m) e) x( u7 h
各道針數機的隔距主要取決于纖維長度、出條重量、原料品種以及工序的前后順序。通常按工序由前到后逐漸減小,原因是前道喂入負荷大、出條重、牽伸力大,隔距小會牽伸不開。交叉式針梳機的前隔距,加工羊毛時一般約為40mm,加工化纖時稍大些,為45~55mm,加工較短纖維(如羊絨或兔毛)時,可調整到22~30mm。開式針梳機通常將前隔距定為適用范圍較寬的適中尺寸,避免調整的麻煩,B452A型一般定在約25mm。針圈式針梳機將針圈表面到前羅拉表面的距離表示為前隔距,通常定為1~3mm。$ Z2 @3 n" M, b+ a0 d
(3)羅拉加壓:針梳機的加壓一般不調整,加工混紡條或化纖條時的前羅拉壓力約為98.2N/cm2,加工純毛條的壓力約為78.4N/cm2。8 G1 G3 D! L- M
(4)針板密度
6 Q' t, u1 B" Q/ E針板密度選擇也要根據加工纖維的品種、線密度、長度以及機器道數等因素確定。一般針板密度選擇原則是:加工羊毛條比加工化纖條時大,加工細纖維比加工粗纖維時大,加工短纖維比加工長纖維時大,針區負荷小比負荷大時大。針板密度按工序要逐道加大,并同隔距逐漸減小、牽伸倍數逐漸降低相協調,這樣安排的原因在于前道喂入負荷大、出條重、牽伸力大、纖維平行度差。隔距大、牽伸倍數大、針密稀有利于牽伸。隨著條重逐步減輕,纖維越來越順直,考慮的重點應逐步轉向纖維運動的控制。
$ Z3 A6 b8 [3 z1 i: d; T(5)前紡針梳常用工藝參數
# f$ f! F; {9 n1 K, {具體例子見表。
p" K( @. L$ j& z前紡針梳常用工藝參數舉例
( t3 ?* C" O+ b. D*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