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蘇州絲綢博物館整治提升后開始對外試開放,通過文字、實物、模擬場景、多媒體展示等豐富手段,再現了清代官營織造的繁盛景象,館內各式各樣的織機以及絲綢制品,可以讓觀眾零距離感受蘇州絲綢文化的魅力。 記者看到,改造一新的蘇州絲綢博物館是一座現代風格和古典韻味相融合的藝術建筑,蜿蜒的漢白玉墻面上,采桑女、浣紗女和織綢女三尊雕像,無聲地訴說著絲綢文明的古往今來。廣場上,一個名為“四方的雨”的白色藝術裝置將蘇州絲綢博物館三個獨立的展館巧妙連成一體,“雨滴”如垂下的絲線凝固于空中。進入展廳,文字、實物、復制品、模擬場景、多媒體展示等豐富手段,再現了與蘇州城市共生共榮的一部蘇州絲綢發展史。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觀眾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一次蘇州絲綢的時光穿越。 據蘇州絲綢博物館館長丁懷進介紹,蘇州絲綢博物館的展覽面積由原來的2000平方米增加到4000平方米,同時又增加了現代館、科普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使絲綢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大幅增加。歷史館設古代廳、蠶桑居、織染坊、貢織院、民國街和非遺廳六個部分。其中貢織院展廳外觀以蘇州織造署遺址為原型設計,體現清代官營織造的繁盛景象,陳列有親王和職官的袞服蟒袍等。據記載,清代蘇州織造局的官營織造機構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制造局,是經營織造生產的官府;二為織造衙門,是管理織造行政事務的官署。 此次蘇州絲綢博物館通過沙盤陳列,再現了蘇州織造署當年的布局。非遺廳則展示傳承人的宋錦、蘇繡、緙絲、漳緞等非遺精品之作?,F代館陳列了一匹匹精品面料,一片片絲綢樣本,詮釋著蘇州絲綢企業的輝煌成就。新建的現代館分上、下兩層,一層的展陳以1949年之后蘇州絲綢業的發展為主要內容,展品中包括了絲綢機械、以“塔夫綢”為代表的蘇州絲綢經典產品、令人目不暇接的絲綢外貿樣品。面積約360平方米的少兒科普體驗館也是此次整治提升工程的一大亮點。整個展陳思路是從未成年人的視角,去觀察了解蠶、桑、絲的基礎知識,一只擬人化的蠶寶寶拉近了科普知識與未成年人之間的距離,觸摸屏、視頻等多媒體技術,也讓整個參觀學習過程充滿了童趣與互動??破震^也是小朋友最喜愛的地方,小朋友可以走在巨型蠶寶寶的體內探索蠶的奧秘,坐在繭子形狀的屋內感受蠶吐絲結繭的辛勞。蘇州絲綢博物館經過整治提升后,將為弘揚蘇州絲綢文化,提升蘇州城市形象,振興蘇州絲綢產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