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提花機:束綜提花機、花樓織機 6 g( G" m. i) b. ?
3 C: D) z! D6 A束綜提花機,即花樓織機,是以線制花本為特征的提花機,在初唐時出現??捎糜诳椫苹y循環大的提花織物。 ; V: D' [8 m2 d0 j% W
在此以前,人們使用的原始腰機和斜織機織制的是沒有花紋的平紋織物,為使織物更加絢麗多彩,古人采用挑花桿在其上挑織圖案。挑花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挑→緯織→緯;二是挑一個循環織一個循環,這種方法應用得較普遍些,但它仍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于是,聰明的古人想出了兩個方法,一是將挑花桿“軟化”,即用綜線來代替挑花桿,于是出現了多綜式提花機;二是保持挑花桿挑好的規律不變,而尋求一種關系把其中的規律反復地傳遞給經絲,這樣就出現了花本式提花機。
& \) B4 A) P2 E7 j9 P; S由于原始腰機的張力有限,提花綜桿的數量受到了限制,因而織物的緯向花紋循環無法擴大,紋樣圖案的織造產生了局限性。對于花紋循環大、組織復雜的大花紋,如花卉紋、動物紋等,織造起來就顯得相當困難了。人們為尋求更好的織造原理及方法,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大約在秦漢時期逐步發展成花樓束綜提花裝置,這里所稱的“花樓”,是一種高聳于織機上部、控制提花機經線起落的織機部件,因此,束綜提花機又稱“花樓機”。 0 v) }( o$ W+ d a! L# X
花樓機是我國古代織造技術最高成就的代表。它用線制花本代替竹制花本,貯存提花程序,織花紋開口不用綜片,而是每組經線用線綜牽吊,每梭所需提起的經線上的線綜再另用衢線牽引經絲開口??椩鞎r需要一名織工和一名挽花工,兩人配合操作。挽花工高坐在花樓上,口中唱著挽花程序所編成的口訣,同時用手提拉花束綜,下面的織工協同動作,一來一往引梭打緯。束綜提花機的發展頂峰是大花樓機,其特點是花本大而呈環形,南京摹本緞機和妝花機即屬此類。為貯存花紋循環特別大的提花程序,人們將花本編成環形懸掛在機后,其上代表緯線的橫線可多達十萬余根,可以織出龍袍這樣的大花紋織物。這種大花樓織機至遲在唐代晚期亦已出現。% D% T5 `1 _) \9 } ^7 o
|